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贵州航空工业职工大学、贵航高级技工学校、贵航集团职业教育培训资源整合的中央财政全额拨款的国有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学院具有原航空部批准、教育部备案的成人高等教育资质和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办学资质,是贵州省第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014年贵州省现代制造业教育集团成立,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被选为集团理事长单位。
已为中国航空工业和省内外企事业单位培养和输送了2万多名各类中、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2006年,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我院“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2010年省教育厅批准我院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14年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6年获得省教育厅实施教育“9+3”计划先进单位。
学院现有机械制造工程系、机械装配与维修工程系、电气工程系,主要专业(工种)有:机床切削加工(车工、铣工、磨工)、数控加工(数控车、加工中心)、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工量具制造与维修、模具制造、机械装配、焊接加工、热表处理技术、工具钳工、装配钳工、机械设备维修、汽车钣金与涂装、汽车维修、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电机电器装配与维修、电子仪器仪表装配技术、电子技术应用、现代物流、酒店服务、天车操作与维修以及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旅游管理、信息管理等。是一所集技师、预备技师、高级技工、中级技工及初级技工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多层次、多专业、多学制的技工院校,是培养技师的摇篮。办学规模超过万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近5000余人,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近3000余人。
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根据企业需要进行订单式培养,学生进校即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近年来与省内外近20家企业进行订单培养,培养人数达14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9%以上。
作为国家首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贵航集团培训中心,学院始终坚持学制教育与短期培训并重的发展战略。近几年来,学院每年培训人次达到12000人以上,学院的短期培训较好的满足了企业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
新校区位于小孟工业园区内,建成后能满足8000至10000名学生教学、实训生活需要。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将紧紧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机遇,坚持“产业化发展、企业化运作、军事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思路,不断拓展办学空间,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加快整合,推动学院跨越发展。
专业名称 | 学费 |
数控技术 | 中职免学费 |
机械设计与制造 | 中职免学费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中职免学费 |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 中职免学费 |
航空材料精密成型技术 | 中职免学费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中职免学费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中职免学费 |
无人机应用技术 | 中职免学费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中职免学费 |
汽车电子技术 | 中职免学费 |
汽车机电维修 | 中职免学费 |
汽车钣金与涂装 | 中职免学费 |
汽车制造与装配 | 中职免学费 |
汽车维修服务 | 中职免学费 |
汽车营销 | 中职免学费 |
计算机设计 | 中职免学费 |
酒店管理 | 中职免学费 |
航空服务 | 中职免学费 |
轨道交通服务 | 中职免学费 |
金融服务 | 中职免学费 |
电子商务 | 中职免学费 |
烹饪 | 中职免学费 |
学制教育 | 中职免学费 |
贵州航空工业技师学院助学政策
学校认真执行国家和本市相关学生资助规定,被本校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通过“绿色通道”申请入学,入学后可按规定申请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岗位、特殊困难补助等。同时,学校还设立了学院奖学金一、二、三等奖。
专业名称 | 学制 |
数控技术 | 三年 |
机械设计与制造 | 三年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三年 |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 三年 |
航空材料精密成型技术 | 三年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三年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三年 |
无人机应用技术 | 三年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三年 |
汽车电子技术 | 三年 |
汽车机电维修 | 三年 |
汽车钣金与涂装 | 三年 |
汽车制造与装配 | 三年 |
汽车维修服务 | 三年 |
汽车营销 | 三年 |
计算机设计 | 三年 |
酒店管理 | 三年 |
航空服务 | 三年 |
轨道交通服务 | 三年 |
金融服务 | 三年 |
电子商务 | 三年 |
烹饪 | 三年 |
学制教育 | 三年 |
贵州航空工业技师学院技能培训
学院是国家首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培训项目逐步扩大,其中有高技能人才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创业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职业技能转岗培训、企业班组长培训、青年岗位能手培训、特种作业培训、技能竞赛赛前培训、农民工培训等。建立了一支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培训师资队伍,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科学、规范的培训体系,每年培训人员数万人,为航空工业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